地址:太原市北中环街富力盈通国际公寓
邮编:030009 联系电话:0351-4866244
本报乌海8月6日电 (常乐 张斌)“2号墩10度,3号墩15度;2号墩18度,3号墩26度;2号墩23度,3号墩30度。”“停!就位。”7月29日,随着现场施工总指挥语音落定,在甘德尔山下、乌海湖畔,两联腾空而起的连续桥梁,姿态优美,曼妙起舞,仅用了26分钟就稳稳精准转体到位,包银高铁跨黄公铁路特大桥60+100+60米连续梁完成“空中芭蕾”式的华丽转身,成功上跨黄公铁路。
本次转体的连续梁位于包银高铁跨黄公铁路特大桥上,梁长220米,转体前梁体与黄公铁路平行,两墩悬臂结构需要分别顺时针转体23度、30度就位。由于整个施工范围处于陡峭狭窄的山坡区域,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工艺要求高。
施工过程中,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者采用悬臂现浇法和承台转体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通过过程可视、数据可信、安全可控、质量可溯、环保可靠的“五可”智能建造,实现了对现场施工全周期智能管控,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据了解,中铁十局集团承建的包银高铁9标全长31.466公里,有桥梁6座共11.566公里,在这些桥上需要建成8处特殊结构连续梁。这些特殊结构连续梁均为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除梁型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严、安全风险高等特点外,连续梁需跨越国道、黄河、国家级治沙防护林,穿过古长城遗址保护区,还要在确保既有铁路行车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开挖山体施工。
“我们针对桥梁跨度长、墩身高差大的实际,多次召开施工专题会议,从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安全质量入手,确保资源匹配到位,应急措施完备,进而保证了工期节点按期完成。”中铁十局集团包银高铁9标项目部经理林贞文介绍。